近日,绿谷医药科技一场线上会议引爆医药圈——全国销售团队最后工作日锁定7月30日,仅保留极少数人员支持临床研究。这家曾因全球首款阿尔茨海默新药GV-971(甘露特钠胶囊)而风光无限的企业,正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。
断货引发连锁崩塌
风暴始于2024年11月。核心产品GV-971药品注册证到期,因需补充材料未能及时获批续证,生产戛然而止。随着库存耗尽,2025年4月起全国多地出现断货,医保价296元/盒的药物在黑市被炒至数倍。销售团队陷入无药可售的窘境,公司被迫于5月底宣布全员停工,仅按最低标准发放工资。
https//:www.cqzhankun.com 裁员潮背后的40亿豪赌困局
7月初的裁员通知彻底击碎员工幻想。绿谷全国超1000名员工中近八成将离职,赔偿及欠款支出高达1亿元。这场崩塌背后,是GV-971研发投入近40亿元却仍未盈利的残酷现实。该药2019年在争议中附条件上市,虽进入医保后销量三年增长近50%,2024年达6亿元,但国际三期试验因资金断裂于2022年停摆,公司房产抵押、融资纠纷缠身。
监管审慎下的生死时速
GV-971的再审卡点折射创新药监管困境。作为17年来全球首个上市的AD新药,其“脑肠轴”机制与主流Aβ假说相悖,且临床试验仅纳入818名患者(礼来新药为1736名),引发学界“too good to be true”质疑。尽管绿谷已完成附条件上市要求的补充研究,药监局仍要求重复三期试验,该过程需耗时数年。
更严峻的是资金链危机。绿谷为冲刺IPO已剥离传统中药业务,GV-971成唯一支柱。如今国内外临床试验重启无期,而7月7日国家药监局再次修订《药品附条件批准上市程序》,政策风向未明。
阿尔茨海默药物的全球困局
GV-971的命运恰是AD药物研发艰险的缩影。美国FDA曾因加速批准渤健AD新药引发专家集体辞职。中国药监局当年突破性批准GV-971的勇气与如今的审慎,凸显监管科学的两难:如何在创新激励与风险控制间取得平衡?
风暴眼中的未来
当患者求药信在社交平台刷屏,当千名员工面临失业,GV-971的困局已超越商业成败。它考问着中国创新药生态的耐受度——监管如何既守护安全又不扼杀突破?企业如何平衡科研投入与生存压力?在阿尔茨海默这片“研发黑洞”中,绿谷的悬崖时刻,恰是整个行业成长的阵痛。
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
发表评论